注:本平臺為第三方資訊平臺,不是院校官方,網站內所有信息只做參考,并不代表院校官方,招生信息以官方最新信息為準,如果不知怎么找官方,可以咨詢在線客服尋求幫助。
力學緣,力學情 ——北京大學力學專業建立65周年紀念書籍《師道心語》出版
為展現北大力學專業、力學系發展,向為北大力學專業發展做出貢獻的同仁致敬,值北京大學力學專業建立65周年之際,并向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獻禮,自2015年起,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系著手組織出版回憶文集《師道心語》以茲紀念,近期已在京出版。
該書籌備、編纂歷時兩年多,通過對23位力學系退休老教授、在職教師,以及對北大力學專業發展、力學系發展有影響的人士進行訪談,采訪對象有百歲老人,也有年輕一代的新生力量,年齡跨度超過半個世紀。他們中有周光坰、陳耀松、吳鴻慶、魏中磊、杜珣、武際可、王大鈞、黃琳、顏大椿、陳濱、魏慶鼎、黃筑平、鄒光遠、王敏中、袁明武、余同希、于年才等老師。通過那些激情的、創新的、奮進的、值得記憶的片段,配以豐富的文字、圖片資料,分享他們的故事和燕園回憶、以及與北大力學共同成長的奮斗歷程,書寫“北大力學人”的故事,傳播北大力學人的精神與情懷。同時,也為北大力學學科未來發展提供了思考與建議。本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學力學專業建立65周年采訪文集編委會編。
1952年夏秋,為了適應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需要,全國高等學校進行了院系調整。按照蘇聯莫斯科大學的模式,原北京大學數學系、清華大學數學系、燕京大學數學系合并成立了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在教育部顧問富明的建議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三校院系調整籌備委員會和教育部決定在北京大學建立力學專業,這是全國第一個力學專業。在周培源先生的帶領下,1952~1953年,吳林襄、錢敏、葉開沅、陳耀松等先后加入北大力學專業,1953年9月力學教研室正式成立,周培源先生兼任主任。
北大力學專業成立至今,為國家培養了5000 多名畢業生,很多人成為教育、科技、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領域的領軍人物和杰出管理人才,其中 16 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位當選中國科學學院外籍院士、3位當選為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院士。1958 年和 1968 年分別建成新中國第一座大型低速風洞和新中國第一座大型激波風洞;編寫的理論力學、流體力學、彈性力學、塑性力學、分析力學、穩定性理論等書成為中文經典教材;在湍流理論、大型冷卻塔及結構的有限元分析軟件、風工程和工業空氣動力學、彈塑性理論、控制理論、生物力學、計算力學等方面取得了具有重要學科貢獻和廣泛影響力的科研成就,在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起到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
60多年過去,如今的北大力學專業,仍然保持著獨特的學科優勢。2012年全國高校第三輪學科評估,北大力學學科與清華大學、哈工大學并列第一;2014年國際同行評議(International Peer Review)中,力學學科獲得評審專家們的極大肯定。2017年全國高校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北大力學獲得A+檔;同年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自北大力學專業建立之日起,在過去60多年中有眾多的學者和職工為之奉獻。《師道心語》特別對曾為力學系做出杰出貢獻、已離開人世的周培源教授、段學復教授、程民德教授、王仁教授、胡海昌教授、董鐵寶教授、孫天風教授、葉開沅教授、蘇聯專家別洛娃教授等前輩,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懷念。
力學緣、力學情,力學無處不在。書中呈現給大家的是一代代北大力學人與北大力學專業、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傳承精神;是每一位力學人對北大力學專業的發展付出的艱辛與努力;他們中是老、中、青三代北大力學人的家國情懷和甘為科技事業付出一生的奉獻精神。北大力學人刻苦鉆研、矢志為國,既有嚴謹的邏輯思維,也有深厚的人文情懷。古人云:“學高為師,身正是范”,《師道心語》中記錄了他們精湛的學識和高尚的品格。希望這本采訪文集能夠使更多的人了解北大力學人和北大力學專業的發展,對年輕的學子們有所啟示。
本書的制作團隊來自北大工學院、物理學院、新聞學院、歷史系等院系,20余位年輕師生組成采編小組,自2015年7月開始,采訪了23位力學同仁,完成23.3萬字稿件。值此具有雙重歷史意義的時刻,本書是北大力學人對過往歲月和燕園的紀念與致敬。北大力學人將傳承老一輩力學先驅精神,不忘初心,聚“力”前行。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想咨詢的同學請掃描二維碼添加好友